马克沁机枪在问世后很快便在战场上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。尽管当时该机枪的采购成本及使用费用较高,但依然受到了全球多个国家的广泛青睐。对于一些需求量庞大的国家来说,采购机枪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中国星配资,同时还面临着武器口径不统一和交货周期过长的问题。为此,不少国家选择购买生产许可,转而自主制造机枪。下面,我们将简要盘点几种马克沁机枪在他国的生产衍生型号。
---中国星配资
维克斯机枪由英国维克斯有限公司制造,可以说是马克沁机枪的直接后继产品。1896年,维克斯公司收购了马克沁公司,并基于原有机型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良。部分关键部件采用了更为坚固的高硬度合金材料,使得整机重量减轻了约4公斤,同时枪管略微加长,提升了射击性能。
---
展开剩余77%这款维克斯机枪使用英国标准的.303口径弹药,整体性能较马克沁机枪有了明显提升。它成为英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标准制式装备,并且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和舰艇上。在1916年的一次激烈战斗中,英军一个机枪连配备的10挺维克斯机枪连续射击长达12小时,消耗了超过100万发子弹,却未出现一次故障中国星配资,充分体现了其极高的可靠性。
---
英国还将维克斯机枪出口到多个国家,并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口径规格。许多国家的军队装备这款机枪服役时间极长,比如印度军队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仍在使用,70年代局部地区冲突中依然能见到它的身影,显示出这款机枪的经久耐用。
---
MG 08是德国在一战前依据马克沁机枪生产许可制造的版本,口径改为更符合德军标准的7.92毫米。相比维克斯机枪,MG 08虽然重量稍重,但经过多项改进,更加适应德军作战需求。例如,枪口初速提升至900米/秒,射速则调整至每分钟450至500发。此外,德国还配备了光学瞄准装置,极大提高了远距离射击的精准度。
---
LMG 08在一战期间被大量投入使用,德军利用其优异的射击性能实施“超越射击”战术,给敌军造成了重创。德国还开发出了风冷式的LMG 08航空机枪和发射13.2毫米口径弹药的MG 15 TuF反坦克机枪。上世纪30年代,中国引进了德国的设计图纸,自行生产了名为民24的重机枪,算是马克沁机枪的一个衍生版本。二战时期,MG 08仍被德军使用,但主要作为重机枪装备,更多地服役于二线部队。
---
俄国军队从1910年开始装备PM1910机枪,这是一款基于马克沁机枪设计的独特版本。它采用了7.62毫米口径,整机安装在一个轮式拖架上,便于机动和布置,同时还配备了一个防护盾牌,这种设计后来成为苏联机枪的经典标志。
---
苏军在1930年代对PM1910进行了升级,增添了光学瞄准装置。1941年时,机枪又经历了一次改进,苏军甚至尝试将多挺机枪并联用作防空武器。苏联海军使用的PM1910还有一个特别的设计——水冷套筒顶部装有一个带盖的储水槽,可以放入冰雪,利用融化的冰水为机枪冷却,同时有效吸收射击时产生的热量。
---
芬兰基于俄制PM1910机枪改进推出了马克沁M/09-21机型,虽然机枪本体变化不大,主要调整了瞄准表尺。芬兰军方认为原有拖轮不适合本国多森林的复杂地形,因此借鉴德国MG 09机枪的设计,制造了一款可折叠的三脚架。值得一提的是,MG 09是MG 08的外销商业版本。
---
马克沁M/32-33是芬兰于1932年开始研发的机型,依然以PM1910为基础,但特别强调防空能力。它的射速从原先的600发/分钟提升至850发/分钟,三脚架也配备了额外部件中国星配资,可以快速转换成防空脚架使用,显著增强了机枪的多功能性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